SU7 Ultra性能限制引发争议, 小米汽车深夜致歉
5月7日深夜,小米汽车针对小米SU7 Ultra车型近期引发的车机系统更新争议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表述问题,发布官方回应并致歉,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争议源于小米SU7 Ultra推送的1.7.0版本车机系统更新。新版本设定额外动力解锁条件:原本标称的1548匹最大马力需车主在指定赛道达成圈速成绩方可完全释放,未解锁状态下动力被限制在约900匹马力。此举在社交媒体引发激烈讨论。
小米汽车承认,此次更新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解锁条件的做法欠妥,给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并致以歉意。公司解释称,功能调整初衷是为强化驾驶安全,但未充分征求用户意见且沟通说明不足。目前该版本推送已暂停,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将在4-8周内通过新版本更新解决问题。新版本将重新设计性能解锁逻辑,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释放车辆潜力。
另一争议焦点集中在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实用性上。该部件因"复刻纽北原型车造型"的宣传点受到关注,但实测显示其空气动力学效果未达预期。用户质疑其功能性宣传存在夸大。
小米汽车回应称,该部件在满足造型还原需求的同时,确实具备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但承认早期宣传未充分说明细节。为表诚意,公司推出双重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用户可在5月10日前免费变更回铝制前舱盖;已提车用户及在此期限内确认碳纤维配置的锁单用户,将获赠价值2000元的小米商城积分。
此次风波折射出智能汽车时代的技术沟通困境。当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性能调校经验遭遇电动化时代的电子架构限制,如何平衡驾驶乐趣与系统安全成为新兴性能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此前已有博主建议"禁止用户在市区开启性能模式",而3月发生的SU7 Ultra车主深夜飙车至300km/h被抓事件,更将公众对高性能电动车的监管讨论推向风口浪尖。
作为定价52.99万元的高性能车型,SU7 Ultra承载着小米汽车的技术野心。此次争议既暴露出新兴车企在用户需求洞察上的不足,也折射出高性能电动车在公共道路使用场景中的安全悖论。如何在技术突破与用户期待、性能追求与社会责任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小米汽车乃至整个行业持续探索的命题。